发布日期:4/21/2022
科技创新从构思、实验结论到论文发表/申请专利,进入中试、大试再出产品,成立初创企业/项目,进入市场销售/规模化,形成产业。这个过程往往伴随财政/公益扶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资金参与方式。
近日,汕头市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共同启动了“创新种子”公益项目。“创新种子”项目计划以公益的形式,资助广以理工师生从创意到论文发表或申请专利阶段,重点支持风投基金进入前优质项目“从想到创”的全过程。项目达到预期成果后,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会员企业可优先对这些项目进行认领、投资、成果转化。
据悉,该项目主要依托广以理工成立专家评审组,对评审入库的项目给予资助。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公益捐助,广以理工基金会将设立专门账户保证款项专款专用,及时反馈项目进度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基金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往学生有好的创新项目,较多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渠道走出去,学校无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研究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如今“创新种子”项目将金融活水引进校园创意,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这个痛点。促进会本次“搭台”,有利于培育“创新种子”在汕发展产业茂林,探索打造“公益+高校+资本+产业”的长效机制。
让创新“种子”成长
据统计,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汕头市就有2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单片式高性能车载电容触摸屏关键技术研发及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项目,企业与华南理工、汕头大学等单位历经了近十年的产学研攻关。同样获得一等奖的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也是光华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校企合作的成果。
面对科研人才资源与稳定的现金流和研发平台之间的矛盾,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对接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已在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提升创业创新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总体思路,并作出了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部署。2022年以来,通过政府搭台,汕头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进行过多次面对面交流活动。一大批科技成果通过合作落户汕头,为汕头发展贡献了力量。本次“创新种子”项目则为汕头市产学研发展增添来自民间组织的公益力量。
“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表达了想通过公益助力汕头教育发展的初衷,我们很快就在支持师生科研创新上达成了共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告诉记者。
在汕头全市产业发展良好的氛围中,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成立以来,通过会长办公会、理事会充分讨论,并获得多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其在汕头市政府的支持和潮汕高校的配合协助下,在汕头资本市场板块各位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创新种子”公益项目落地生根,让一颗颗创新“种子”成长。
激发学生创新火花
4月17日,正值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开放日。记者走进实验大楼,在极端条件材料科学实验室里,一名学生正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准备实验材料。
林丹明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实验室生均仪器设备值是教育部规定标准的40倍,为学生们的科研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在2021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来自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九个项目作品与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项目同台展出,在国际化创新创业成果品牌盛会上展示了全校师生的科研水平和风采。
对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一方面是自身发展有需求,另一方面是结合汕头本身的发展,可以找到契合点。目前汕头有34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800亿元,涵盖了电子制造、玩具、包装、珠宝、化工、制药等多个行业,拥有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近六成上市公司属细分行业领域龙头企业。
据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目前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五个专业,2022年拟新增化学专业。这些领域基本涵盖了合作企业发展范围,也符合汕头经济发展大势。
星辉环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历来重视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模式,通过以项目合作或技术交流合作为纽带,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的联系及沟通,进行项目和行业技术的选题及研发合作。近年来公司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化学专业等相关专业与公司研发业务非常契合,希望与专业院校加强合作。
更可贵的是,学科并没有变成禁锢创造力的枷锁,在专业涵盖之外,学生们凭借质疑精神和商业思维激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在刚结束的3月,“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2021”公布申请结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学生创业项目“顺鹿物流生态”从近两百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该计划十支队伍之一,获得了10万港币基金。该项目团队负责人、2020级学生杨城在接受采访时说,“大一开学时,家里寄了很多快递到学校,搬快递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校园管理的变化,在校师生、工作人员用餐模式发生改变,“最后一公里”校内配送成了普遍问题,这就成了项目的灵感来源。
“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我们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化工行业需求来设置相应课程,而是围绕高端制造业的先进化工环节来培养人才,所以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无限可能。此外学校开设的机械工程与机器人、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这些跨学科的专业优势尤其突出。跨学科专业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所以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机会更多一些。”林丹明说。
为企业家搭建“种草”平台
潮商素来热心公益,钟情反哺家乡。“创新种子”项目为汕头市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企业家搭建了一个为家乡未来发展“种草”的公益平台,能够帮助寻找到更多符合汕头市和各位企业家产业发展的新颖创意。
以此次项目启动为起点,通过汕头资本板块后续资本的投入,成功企业的引导,持续不断地将学校优势工科资源注入到汕头地方主导产业中去,助力汕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合作共赢。
“在与校领导的多次座谈中,我了解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超过1/3是由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创建的。潮汕上市公司,是否可以动员企业家支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创意活动,打造汕创新高地?”谈及“创新种子”项目的缘起,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会长汤典勤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娓娓道来。据了解,项目启动后,相关细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完善。
林丹明表示,假以时日,相信部分项目有望落地“开花结果”,从而激励参与这些项目的老师和学生,并进一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记者】 吴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