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学生 教职 员工 访客 活动 ENGLISH

【广东科技报】686个名额打造科技精英培养高地!广以2025招生新政发布

发布日期:6/18/2025

在国家深化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人才已成为我国的迫切需求。6月18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2025年本科招生媒体见面会在广州举行,公布今年招生信息。广以副校长林丹明以“突破上限的理工科学体验”为主题介绍学校整体情况。据介绍,广以今年总计划招生686人,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其中广东省计划招生378人(较去年增加103人)。六大理工科专业招生: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化学,选科均要求必选“物理+化学”。

 

突破上限的学习体验,塑造科技教育新高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广以精准响应这一战略部署,引进高水平国际化师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广以实行因材施教的精细化教学,打造“提问驱动”的培养模式,构建“创新、研究、教育”三位一体的“知识三角”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广以构建“数理筑基、提问驱动、科研实训、创新融合”的全链条学习体系,培养学生从基础到应用的全维度能力。

 

数理为先,夯实科学根基。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深度与密度,培养严谨逻辑思维与量化分析能力。扎实的数理训练,助力学生快速适应国际顶尖机构的能力要求,为深造或研究开发筑牢根基。

 

提问驱动,激活批判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假设、自主探究,教师全程以“引导者”角色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与系统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科研导向,强化实践能力。本科生即可深度参与教授领衔的前沿课题研究。学校所有高精尖设备均向本科生开放,构建科研引领的教育生态。迄今超200名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近百项科研课题,多名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本科生科研能力媲美研究生水平。

 

创新嵌入,融合贯穿实践。用顶点课程整合学习成果,贯通学以致用的过程。用课程评估倒逼学生从课堂知识产生原创性应用场景,培养从知识、创意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学校配备先进加工设备,为学生提供试验平台,学生可通过亲手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物,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显著提升创新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

 

交叉创新,AI赋能与学科融合的破界实践。“X+物理”精英培养计划开设高阶物理课程,配备一流科研导师,强化物理学基础与科研训练,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或产业创新。“X+数学”双学位项目在鼓励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55学分至60学分数学与计算机课程,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位。

 

多元化奖助学金体系,求学无忧,逐梦科学

 

对于被广以录取的2025级本科新生,学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德智体美劳等因素,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提供新生入学奖助学金。在满足相关学业要求的前提下,本奖助学金最高总额60万元,可覆盖四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经济支持,减轻家庭负担。

 

以广东省物理类为例,新生入学奖学金实行阶梯式奖励。省排名(物理类)前9000名,奖学金金额(年)15万元,后续学年最高金额(年)15万元,四年最高总额60万元。省排名(物理类)前1.6万名,奖学金金额(年)10.5万元,后续学年最高金额(年)10.5万元,四年最高总额42万元。省排名(物理类)前2.5万名,奖学金金额(年)6万元,后续学年最高金额(年)10.5万元,四年最高总额37.5万元。“数学+英语”≥230分,奖学金金额(年)4万元,后续学年最高金额(年)10.5万元,四年最高总额35.5万元。

 

此外,广义还实行多元化资助政策,包括学科特长奖学金、专项助学金、地方专属奖学金等。

 

广东科技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李敏 施文慧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本科招生: 86-0754-88077088、88077060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1号

邮编 :515063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7036470号

Design by SHANG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