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7/6/2025
张力匀
牢固的数理基础为广以学生后续探索兴趣方向积蓄能量。
2025年夏天,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第五届本科毕业生张力匀,手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医疗机器人方向)等多所世界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启程奔赴高中时便已向往的学术领域继续深造。她的故事,是广以学子“实干圆梦”的生动缩影,更是对AI技术迅猛发展、深刻重塑未来的时代背景下,“学什么、怎么学”这一关键命题的有力回答。
张力匀的梦想种子,萌芽于高中参观医疗器械公司时看到的手术机器人。高考后,怀揣对机械的热爱与探索未知的勇气,她成为广以新开设的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的首届学生。然而,进入广以,迎接她的不仅是新鲜感,更有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全英文教学环境。“预备学期是缓冲期,”张力匀回忆道,“课前预习PPT、查清生词和专业术语成了我的秘诀。掌握这些关键点后,听懂全英课并非遥不可及。”这份主动适应和扎实投入,是她跨越语言障碍、开启专业学习的第一步。
而真正的专业学习,远比张力匀最初设想的“动手实践”要深入得多。“广以的机械专业,核心在于打下无比坚实的数理基础。”她坦言,“大一大二充满了看似枯燥的数理科学、代码编辑和机械底层逻辑课程。”课程设计如同拆解复杂机器人,要求学生透彻理解支撑每一个微小部件的核心原理。“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张力匀强调,“牢固的知识基础,是未来理解和应对实际操作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的根本保障。”尽管课业繁重,身处“卷”起来的专业氛围中,她深知这是理工科的必经之路,“吃透课堂知识,主动完成教材习题,是为后续探索兴趣方向积蓄能量的关键。”
当基础逐渐夯实,张力匀开始在更广阔的领域探索科研的可能性。“广以有种氛围,让你觉得不去做科研就会‘落后’。”大二下学期,她主动申请加入王珠江副教授课题组,为残疾患者设计人工膝关节,深入研究负泊松比结构在人体中的形变模拟。这次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也更坚定了她投身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决心。
出于对流体力学模拟软件Ansys的求知欲,张力匀在大三加入Kumaran Kannaiyan副教授的课题组;即便在大四申请季的紧张时刻,她仍在Andrea Cioncolini副教授的课题组,与研究生们一起探索利用磁力实现控制和驱动的前沿课题。“不要害怕被拒绝,主动才会有故事,”张力匀深有体会,“在广以,只要你主动提出,老师们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年的广以生涯,张力匀完成了从内向懵懂到自信干练的蜕变。广以鼓励提问的课堂文化重塑了她的性格,课后主动与老师交流让她口语突飞猛进,人也开朗起来。课业之外,她的身影活跃于校游泳队、朋辈助教/导师、学生大使协会以及学习与生涯发展中心。担任学生大使的经历尤其让张力匀觉得特别,“本想为学校招生出力,却意外收获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家长的真知灼见,这些对未来规划都大有裨益。”
清晰的目标、优异的学业成绩、充实的跨领域科研经历,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共同铸就了张力匀在研究生申请中的强大竞争力。回望大学四年,她感慨道:“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潜力。”从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的学子到即将踏入世界顶级学府研究医疗机器人的追梦者,张力匀的旅程深刻印证:在AI技术日新月异、边界不断拓展的时代,选择能提供扎实数理基础的学科和专业,掌握系统性的底层逻辑,培养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积极的科研实践将理论应用于交叉领域,是应对万变、锚定未来的坚实路径。
本报记者 蔡妍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