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学生 教职 员工 访客 活动 ENGLISH

殷殷母校情,莘莘学子心

发布日期:10/26/2023

六载同心同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大家庭日渐叶茂枝繁。三届毕业生从广以校园出发,从“学生”变为“校友”,不变的是母校对学子不远万里的牵挂与惦念。这是一所好大学所倡导的思想底色和文化“基因”,也是广以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凝聚与传承。


师生情、同窗情在广以校园里生根发芽,在五湖四海落地开花。在广以教师们眼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只在校园,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是长期的,师生情谊将是一生之久。


春风化雨,弦歌不辍。今年中秋佳节期间,一场跨越千里的“探亲”让广以想念学子的风吹到了世界各地。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谭启在欧洲开会间隙抽空飞往瑞士苏黎世,看望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深造的广以毕业生。


微信图片_20231016140053-1_副本.jpg


“谭老师九月初在群里问大家在不在苏黎世,说他想来看看广以的同学们。那天早上我和高嘉杰去机场接机,还带老师参观了学校。除了在苏黎世读书的同学们,当天还有2位同学从200多公里外的洛桑专程赶来。”目前就读于ETH的广以毕业生林洽说。


微信图片_20231016140110_副本.jpg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师生欢聚一堂,在餐桌上,谭老师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近况,叮嘱在外的广以学子们要互相帮助。“老师分享了自己读书时期以及在美国打拼的故事,令我们受益良多。”2021届的何杭霖是广以首位被ETH录取的学生,这次团聚让他觉得特别有归属感。


微信图片_20231016140114_副本.jpg


“广以有十几位高材生入读这里的研究生院,正在与清北、交大等中国和欧洲最好的学生一起学习、开展学术研究。这种成长既源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和才干,也归功于广以的高水平培养。作为老师,我为他们欣慰,作为长辈,我为他们骄傲,作为学校代表,我为广以六年的成长感到鼓舞。”谭教授珍惜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此行还飞往德国与第一位留学达姆斯特的广以毕业生张梓涵见面,庆祝中秋佳节,分享海外经历,勉励他志存高远,磨炼本领。


微信图片_20231016140118_副本.jpg


赓续辉煌、代代传承是广以永葆生机的精神力量。缘起广以,母校与学子的双向奔赴尽管跨山越海,却从不缺席。2021届广以毕业生袁春霖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培项目期间,邀请自己的导师给广以师生做学术讲座,用自己的“生活圈”扩大母校的“朋友圈”。他还和师弟米天桓发起组建联络群,为今后就读此项目的师弟师妹做好“传帮带”工作。在招生季,广以毕业生们奔走在全国各地,向考生和家长分享自己就读广以的心得,耐心热情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在毕业季,师兄师姐们通过线上讲座、访谈等各种形式,分享就业升学经验与海外求学经历。


实干圆梦、追求卓越是广以勇毅前行的精神内核。母校在学生心中种下追求智慧的种子,学子们也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添彩。遍布世界顶尖院校的毕业生们专注学业,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潜心科研,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读博深造,向知识的顶峰不断进军。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综合能力,在各自的领域践行广以精神。广以学子们身体力行,希望学成后能在祖国大地施展才华抱负,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回馈这片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土地。“广以的老师和同学们教会了我坚持、勇敢、创新和敢于质疑的能力,这些品质将使我受益一生。”2021届毕业生、已获得洛桑联邦理工硕士学位的黄欣怡说。


在学子们眼中,广以承载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见证了年少的懵懂与成长。她是逐梦星辰的坚强后盾,是影响一生的精神家园。广以也将守护着每一位学子,为同学们欢呼与祝福,永远为你们亮起“家中的灯”!


微信图片_20231026174324_副本.png


文/图:GTIIT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本科招生: 86-0754-88077088、88077060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1号

邮编 :515063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7036470号

Design by SHANG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