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4/23/2018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国将每年的4月20日-26日设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特定的发明创造和可识别性标记,涉及领域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文学艺术以及等类领域。简单来说,知识产权是一种所属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享受的财产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著作权用在广义时,包括(狭义的)著作权、著作领接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狭义的著作权又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划重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通常涉及专利、著作、创意、品牌创建(包括商标和商业计划)和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与大学生有什么关系?
在“创新创业”的召唤下,大学生创业热潮涌动,但初入商海即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或者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也不在少数。
知识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力量。对大学生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跟上创新创业的脚步。
为何大学生创业时期的知识产权容易被侵犯?一是大学生创业多为知识性创业,知识导向性很强,没有大量资本,难以和国内大集团相匹敌;二是专利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使那些明目张胆的侵权者,更为无所忌惮,变本加厉;三是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及时维权,使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划重点】因此,大学生应当提高维权意识,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动态,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今年保护知识产权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的重点举措主要有:一是引入惩罚性的赔偿措施,提高侵权赔偿的上限,并推动《专利法》的修改;二是构建一个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节,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三是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心,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等。
文:GTIIT 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图:国家知识产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