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学生 教职 员工 访客 活动 ENGLISH

从零起步,首战夺金——专访广以CUADC飞行器团队

发布日期:11/20/2025


2025_10_09_12_57_IMG_7380.JPG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大学生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上,广以CUADC飞行器团队首次亮相便一鸣惊人:两个参赛项目均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其中,无人机短距起降项目更是一举夺得总成绩全国一等奖、设计报告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这一历史性突破,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辛勤努力与团队指导老师的默默付出。本期就让我们走进广以首支飞行器研发学生队伍,一起感受团队背后的汗水与荣光。



集结,广以首支飞行器战队

早在高中时期,广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23级本科生卢亦悦便迷上了飞行器,这种热爱一直持续到大学时期。入学不满一年,他便与同级同学陈明晰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组建广以自己的飞行器队伍。


从零开始,一切都像摸着石头过河;各取所长,两位同学迅速明确分工。学校科创社团社长陈明晰担任运营领队,发挥管理经验负责团队组织及日常运营;卢亦悦则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担任队伍的技术队长。招募信息一经发出,便得到了不同专业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数学、机械、化工,不同专业的队员们各取所长,每位同学在这里都能发挥最大潜力”,技术队长卢亦悦表示。


ML9A3446.JPG


早在高中时期,广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23级本科生卢亦悦便迷上了飞行器,这种热爱一直持续到大学时期。入学不满一年,他便与同级同学陈明晰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组建广以自己的飞行器队伍。


从零开始,一切都像摸着石头过河;各取所长,两位同学迅速明确分工。学校科创社团社长陈明晰担任运营领队,发挥管理经验负责团队组织及日常运营;卢亦悦则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担任队伍的技术队长。招募信息一经发出,便得到了不同专业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数学、机械、化工,不同专业的队员们各取所长,每位同学在这里都能发挥最大潜力”,技术队长卢亦悦表示。


ML9A3419.JPG


目标,对标冠军队

尽管面临首次参赛、设备匮乏且经验不足的现实,队员们仍然决定拼一把,选择踏上最艰难的一条路——自主搭建一切所需的系统和平台。“我们要对标往年冠军队。”这是技术队长卢亦悦在筹备初期就定下的目标。彼时听来遥不可及,却从此成为贯穿始终的鼓点。


接下来的日子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工作室内机器轰鸣,试飞场上每个周末都有新结构升空。大尺寸热切割机、多参数推力台、太阳能性能仪……一件件 “从0到1” 的实验装置,把 “零件加工—性能验证” 的全流程牢牢攥在他们手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队员们便完成了工作室、实验平台与完整项目体系的搭建。


学业和备赛如何两全?队员余沁融把秘诀归结为“错峰排班”。在每周一次的固定组会中,他们会把学业任务和团队工作按紧急程度排序,做出精确到个人的任务安排。考试周少安排一些,假期则加紧测试。而且不同专业队员作业、考试时间的不同恰好形成互补,保证了队内工作的持续稳定推进。


ML9A3440.JPG


备赛过程总是充满了挑战,从第一架原型机到最终参赛机型,团队经历了无数次迭代。结构失效、推力不足、配重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最惊险的一次距离比赛仅20天。“我们在测试中发现,飞行器在大载重降落时,前起落架总是折断,这几乎是致命的。”技术队长卢亦悦解释称,一旦在比赛中发生零件脱落,这个项目将得零分。那段时间,连续的失败、频繁的维修以及日渐临近的比赛,三重压力压得队员们几乎绝望。


ML9A3589.JPG


迭代、优化、再迭代……降落成功率终于提升,虽仍不满足要求,但出发比赛的日子已经容不得再推迟,只得把测试场地搬到赛场,此时距离该项目正式开赛仅两天。队员们每天都早出晚归,往返在维修机库和试飞跑道之间,不断优化调整飞机结构,在比赛前成功完成了超过60个起落。当初那句“对标冠军” 的豪言,最终成为决赛场上一次完美的落地。


5c2f2fdcbfc3727056308d6d94475cf3.jpg

维修机库


高手过招也温情

在全国赛现场,面对来自清华、北航、浙大、中大等强劲队伍的竞争,广以团队凭借扎实准备和冷静执行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太阳能飞机任务飞行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短距离起降项目总分第四锁定全国一等奖,详实的工程逻辑与创新思路也让其设计报告夺得全国二等奖。


比奖牌更难忘的,是跨校的温情瞬间。在最后一次试飞中,团队的练习机意外坠入稻田深处,而正式比赛要用的载荷还在练习机中,必须捡回。“海军航空大学的一位同学主动暂停了自己的准备工作,操控无人机帮助我们划分区域搜索,一起分析坠落地点。最终,帮助我们及时找回了载荷。”回忆当时的场景,队员们始终记忆犹新。全国赛事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温暖,这份跨越队伍的善意,让“竞技”二字有了温度。


2025_10_07_10_59_IMG_7332.JPG

找回的练习机


一年的高强度备赛,让广以飞行器团队不仅掌握了无人机设计与制造的完整流程,更在探索中形成了独属他们的科研文化——以第一性原理为指导,从底层出发解决问题,而非依赖经验复现。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团队在初次亮相便能在全国舞台上脱颖而出。“比赛之余,我们还与现场多所强校队伍深入交流,取长补短,期待未来能继续与他们一决高下。”技术队长卢亦悦说。


5539c4631e7646a7d3db9fbd594e34a6.jpg

2025_10_08_17_15_IMG_7369.JPG


“从一张白纸到站上国赛领奖台,他们一路披荆斩棘,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刘鸣艺副教授对同学们的努力充满赞许。他表示,广以将继续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通过扎实的训练助力团队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GTIIT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图:CUADC飞行器团队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本科招生: 86-0754-88077088、88077060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1号

邮编 :515063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7036470号

Design by SHANGCE